第317章 大刀阔斧谁敢挡?贪图名利天塌了!(2 / 2)
否则不仅与宪法相悖,更是难以服众!
汉东这一次深化改革中,对体制的人事加以整改。
不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公平,最大程度做到公平吗?
老百姓必然拍手称快,体制内那些勤恳能干却得不到重用的人,也必然大力支持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。
妻子让自己提意见,要搞特殊……
这恐怕都不是找骂,分明就是找死!
不过……
妻子虽然气急上头,失去了理智,自己可要保持清醒。
自己好不容易才混到今天的职务级别,还很想继续进步。
岂能因为她一发疯,自己也跟着发疯?
“好好好,你先别着急,冷静冷静。”
“等我忙完手里的工作,我就赶紧仔细研究改革方案。”
“这要提意见,也得先把方案看清楚,弄明白,你说是不是?”
陶丽平急声道:“那你赶紧看,看完赶紧想办法!”
“我……”
吕梁还没给出承诺,电话就被挂断了。
“唉,真是疯了,疯了啊!”
摇头叹息后,吕梁放下听筒。
为了避免妻子很快就打来电话质问。
吕梁连工作都先暂时顾不上了。
赶紧拿起汉东日报,找到关于汉东深化改革的特刊。
这个特刊版面内容可不少。
吕梁粗略扫了一眼,就发现汉东的深化改革,也是真敢改。
不仅涉及很多方面,还都是利益关系盘根错节,以前不敢擅动的深水区。
就像以前为了招商引资,促进经济增长,在环境保护方面,不仅要求不高,执行还不严。
如此宽松,甚至纵容,自然成功吸引了大量重工业,也确实为汉东带来了不少的就业和税收。
其结果便是环境污染严重。
尤其是在重工业比较集中的几个城市,水沟是浑浊发黑的,空气是怪味刺鼻的。
长期呼吸污染空气,饮用污染水,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直线下降,发病率不断攀升。
由于涉及到税收和就业,以前地方官府哪敢轻易查环保?
加上相关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严苛,以至于真处罚,也起不到震慑效果。
这一回深化改革,则不管什么税收和就业了。
从立法层面上,大幅提高环保要求和惩处标准。
尽管会给一定的时间,让相关企业限期整改。
可是又有多少企业,愿意花大价钱,赶紧对废水废气的排放进行整改呢?
对逾期不改,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,处以巨额罚款,又会不会导致企业不堪重负呢?
要想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,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大幅增加。
恐怕会有不少企业,干脆不整改了,直接搬迁去外地。
很多外省,可没有下大力气深化改革,以高标准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。
如此一来。
仅仅只是更加重视环保,都必然导致汉东省,出现税收减少、失业人员增加的情况。
更别说这一次深化改革,还涉及到很多方面,必然会导致利益受损群体,一个个怨声载道、怒气冲天。
妻子陶丽平就很不高兴,汉东省要首开国内先例,通过立法的形式,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约束。
特别是针对人才选拔与聘任,实行‘凡进必考’原则。
这让那些想靠裙带关系,想走捷径走后门的,还怎么进体制?
尤其是这次改革不仅很全面,而且还很超前,把吕梁能想到的一些渠道途径都给覆盖了。
比如走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,先进入属于事业单位的国营企业,成为在编人员,然后再调任到机关单位转公务员。
可惜制定这次改革方案的人,显然太了解体制,也很洞悉人性。
直接明文规定,特殊人才引进和调任也要考核,并且还要严查是否涉嫌学术造假,并设置有双盲制的面试考核。
这么一来,想先把人送到国外野鸡大学镀金,然后回来走特殊人才引进方式,辗转事业单位进入体制,显然也困难重重。
因为即便学术不造假,不伪造学历和盗用论文,可是要被随机抽调的专家,进行当面考核,没有真才实学也很难蒙混过关。
总而言之。
凡进必考这四个字,是真要落到实处。
即便想避开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公开考试,也有其他形式的考核要过。
仔细看完之后,吕梁觉得与其煞费苦心走传统捷径,还不如直接参加选拔考试。
毕竟今年1月6日,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,在吕梁看来就不难。
虽然考试科目有三门,分别是《公共基础知识》、《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》和《申论》。
既要考核对现代科技、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常识,也要考核言语理解、逻辑判断等思维分析能力,并通过攥写文章考察文字表达能力。
但是……
别看报考人数是三万二,可计划录取岗位则是四千五!
录取比例,高达七点三比一。
如此这么高的录取比例,意味着竞争压力并不大。
只要有较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,再稍微认真准备,笔试通过的几率就很大。
至于面试……
笔试都能过关,口头表达能力没啥问题,长得也不算太寒碜,问题也不大。
要是亲朋好友当中有混体制的,稍微指点一下,面试就更容易获得高分了。
另外。
相比于国家组织的公务员考试,各个事业单位组织的考试,就更简单更灵活了。
在学历、专业、户口、工作经验等等方面,可以设置出更多报名条件,确保能报考的人就没多少,最后基本可以做到想录取谁就录取谁。
然而……
吕梁觉得考公考编很简单,要是有一定能力,再有一定关系,就更容易了。
可妻子陶丽平显然不这么认为,她连考试都不想让亲朋好友的子女参加,恨不得直接进体制。
之所以如此想走捷径,显然也不仅仅是显摆她有关系有能力,也是因为不想参加考试、害怕考试的那些人,是真的无能。
想想也是。
要是有能力也有自信,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体制,又怎么可能想到靠关系走后门呢?
毕竟再好的关系,一旦用了,不给好处,也是欠了一笔人情债,迟早是要还的。
而连考试都不敢的人,进入体制也不太可能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,他们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也是为了端上铁饭碗。
“这么改,肯定是利国利民啊!”
“少一些无能的关系户,汉东的体制肯定能大变样!”
“不过……我觉得是好事,但老婆陶丽平……她却觉得天塌了啊!”
吕梁放下报纸,拿起茶杯。
满脑子想的,都是该如何劝劝妻子,让她不要螳臂挡车。
以前靠关系平步青云的他们,吃到了时代红利,不被追查偷着乐就行了。
如今跳出来反对改革,这不是自讨没趣吗?
权力既然是老百姓赋予的,就应该让广大老百姓也能公平竞争、广泛监督。
手中有了权力还不满足,还想让无才无德的亲朋好友也有权,这不是搞权力的私相授受吗?
叮铃铃~
一口茶都还没喝上,办公桌上的座机又响了。
吕梁赶紧喝了一口,接通妻子的电话。
“方案我还没看完呢,又怎么了呀?”
陶丽平急不可耐的说道:“方案里说,要加快政务系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,这方面的内容你看了吗?”
吕梁蹙眉道:“扫了一眼,有什么问题吗?”
陶丽平带着哭腔大喊道:“问题大了啊!”
“你可不要以为,搞数字化信息化建设,以后就是更多用电脑办公,效率更高。”
“我刚找人问过,各部门各行业信息数据联网,被那个什么大数据联网一查,啥秘密都瞒不住。”
吕梁淡淡一笑。
“瞒不住就瞒不住呗,咱们又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!”
“你没有,我有啊!”
陶丽平大声哭喊道:“我用我爸的银行卡,陆陆续续收了别人三百多万,还瞒着你偷偷买了几个商铺收租,这可怎么办啊老吕?”
嘭的一声,茶杯落地。
吕梁感觉眼前一黑,瞬间昏厥过去……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