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44章 顾此失彼:戴寿西援汉州(2 / 2)

加入书签

戴寿又对韩娥道:“韩将军曾经与傅友德交过手,了解敌情,又足智多谋,就随老夫同去,随时参谋军事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请求和期待。

吴友仁道:“傅友德、朱亮祖二人皆智勇足备,今入川,犹虎之入室也。我与丞相可分兵而进,与向知院互为犄角之势,以拒傅友德。待他粮完师老,我可得胜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狡黠和自信。

戴寿提出异议道:“如分兵,则势孤。傅友德领雄兵十万,困我汉州。我军只有七万,本来就不占优势,如果贼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我军任何一路,我军都将面临危殆境地,不如都从西路进发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持和决绝。

于是,戴寿留下邹兴、飞天张、铁头张等率三万余人继续坚守瞿塘峡,自与吴友仁率精兵增援汉州向大亨,试图保卫成都。戴寿这样部署确实太过草率,仅以老弱兵卒,如何抵御汤和数十万精兵良将?韩娥所虑不无道理,但是戴寿坚持一意孤行,韩娥心中不快,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满。

戴寿率领着援军西向汉州,军队在蜿蜒的山道上缓缓前行,旌旗招展,战鼓隆隆。他们还在路上行走的时候,傅友德派遣的水师就乘船分别由青白江、石亭江、绵远河向汉州进发了。江面上,明军的船只划破平静的水面,快速而稳健地向前推进,船上的士兵们目光坚定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
韩娥的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疑惑和对未来的思考。她对同是红巾军建立的大夏与大明的战争有些不理解。在她看来,两国应该联合,共成大业,这也是当初红巾军起义反元的初衷。她的眼中闪烁着对和平的渴望,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伤和不解。

她向戴寿坦诚了自己的想法,但是遭到申斥。戴寿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严肃,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权威:“韩将军,战争之事,非你我所能左右,我们只能尽忠职守,为国效力。”韩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失望和苦闷,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。

傅友德舟师已逼近汉州。此时,戴寿和吴友仁仍在由重庆驰援汉州的途中。向大亨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绝和坚定。他率全部军队出城,与明军决战。他的战袍在风中飘扬,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:“将士们,为了我们的国家,为了我们的人民,让我们勇往直前,战斗到底!”

傅友德以骁骑数万击败了向大亨的军队。战场上,马蹄声、喊杀声、兵器撞击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惨烈的战争画面。向大亨率残部退入汉州城,坚守不出。他的脸上满是灰尘和血迹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不甘。他知道,这场战斗的失败将给他的军队带来沉重的打击,但他也明白,只有坚守城池,才能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到更多的时间。

在那个炎热的盛夏,汉口的江水如同沸腾的热血,翻滚着波涛。明军东路统帅汤和,他的大军驻扎在此,却如同被烈日炙烤的战士,心焦如焚。汤和的眼中映着江水的波光,心中却充满了对将士们的担忧。他不想让他们冒险穿越洪水,也不想让他们在酷暑中煎熬,所以他决定等待,等待天气转凉,江水平静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