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瞿塘血战:勇士们的最后防线(1)(1 / 2)
然而,这份等待在远在应天府的朱元璋看来,却是对战机的浪费。朱元璋,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,他的心中只有江山社稷,对于汤和的犹豫,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。通过使者,他将一道严厉的圣旨传给了汤和,圣旨中充满了责备和催促。
“傅将军已经率领精锐之师,深入敌境,攻克了阶州、文州,以及青州、果阳、白水江等地。”圣旨中写道,“我们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险峻的山隘,现在正站在平坦的土地上,蜀地的敌人已经无险可守。我们水陆并进,让伪夏国首尾不能相顾,疲于奔命。现在,正是平定蜀地的绝佳时机。汤和,你若还要等待水退,岂不是坐失良机,贻误军国大事吗?”
汤和接过圣旨,他的手微微颤抖。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,一方面是对将士们的关爱,另一方面是对皇帝命令的忠诚。他的眉头紧锁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不安。他知道,朱元璋的怒火已经无法平息,他的再次下诏,不仅是责备,更是警告。
“我前日给你说的那些话,难道你都忘记了吗?为什么这样胆怯!”朱元璋的话语如同重锤,敲打在汤和的心上。
汤和站在江边,望着那汹涌的江水,他的心中充满了挣扎。他知道,这场等待,不仅是对将士们的考验,也是对他自己的考验。他必须做出选择,是继续等待,还是冒险进军。他的决定,将会影响到整个战局,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汤和的身边,将士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。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,他们相信,他们的统帅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。而汤和,他深吸了一口气,他知道,无论他的选择是什么,他都必须承担起责任,为了国家,为了将士们,也为了他自己的信念。
汤和望着那滚滚东去的江水,心中充满了焦虑。他知道,这场战役的胜负,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荣辱,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。他的内心诚惶诚恐,如同被江水冲刷的岩石,表面坚硬,内心却已动摇。
正当他陷入两难之际,江面上忽然漂来无数木牌,它们随着波涛起伏,仿佛是命运的使者,带来了未知的消息。士兵们好奇地打捞起来,发现这些木牌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,是傅友德报捷的喜讯。汤和接过木牌,他的目光在木牌上游走,最终停留在那熟悉的笔迹上。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这是战友的信任,也是胜利的预兆。
他深吸一口气,做出了决定。他的眼神坚定,他的声音坚定,他下达了命令,大军开始准备,继续西进。
几天后,汤和率领着大军,冒着酷暑,从汉口出发,向归州进发。阳光如同火炉,炙烤着大地,士兵们的脸上挂着汗水,但他们的眼神坚定,步伐稳健。汤和骑着战马,他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他的眼神锐利,如同猎鹰一般,寻找着战场上的每一个机会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