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超大型混养栖息地(2 / 2)
一条清澈的小河,如同银色的缎带般,从远处的丘陵间蜿蜒而来,横贯了这片草原的中心区域。河道并不宽阔,但水流充沛,河水拍打在岸边的卵石上,发出悦耳的哗哗声。
在河流的几处拐弯和落差较大的地方,还形成了数道小型的叠水瀑布,白色的水花飞溅,为这片宁静的草原增添了几分动感。河岸两侧,生长着更为茂密的灌木丛和一些喜水的乔木,形成了一条天然的绿色廊道。
“那些岩石,是天然的吗?”刘楚指着远处几座如同小型城堡般耸立的、由巨大岩石堆叠而成的“山丘”问道。那些岩石呈暗红色,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孔洞和裂隙,一些顽强的藤蔓植物从石缝中垂落下来,如同绿色的瀑布。
“有天然形成的,也有我们根据系统地貌编辑器进行优化和加固的,园长。”李工解释道,“这些岩石区,未来将是许多动物,比如蹄兔、岩羚等小型动物的理想栖息地,也能为一些大型动物提供躲避烈日或登高望远的场所。”
刘楚注意到,在这广阔的区域内,并没有看到传统意义上那种用铁栏杆或水泥墙围起来的“动物栏舍”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些利用地形、植被或天然材料巧妙构建的、更像是生态景观一部分的“功能区”。
例如,在一片地势较低、靠近水源的地方,有一个面积颇大的、被低矮圆木桩和茂密灌木丛半环绕的泥潭,显然是为河马或犀牛准备的泥浴场。而在几棵特别高大的猴面包树下,地面被清理得较为平整,还散落着一些巨大的草捆和几根表面光滑的圆木,看起来像是大型食草动物的固定投喂点或休憩区。
“游客的观赏路线和设施呢?”刘楚问道,如此广阔且“原生态”的环境,如何保证游客的观赏体验和安全,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
李工胸有成竹地一笑,指向远处几处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构造:“园长请看。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干扰,并保证游客的安全,我们在这里设计了多种隐蔽式的观察点。”
他指着一处嵌入缓坡侧面的、入口被藤蔓和伪装网覆盖的低矮建筑:“那是一个半地下的生态观察廊,内部有单向透视玻璃,游客可以在不被动物察觉的情况下,近距离观察它们在草地上活动或在水边饮水。”
李工又指向远处河岸边几棵特别粗壮的、用仿真树皮包裹了支撑结构的“巨树”:“那些是高架树顶观察台,通过隐蔽的旋梯可以抵达。站在上面,视野开阔,可以将大半个混养区尽收眼底,非常适合观察成群活动的大型动物,如斑马群或角马群。”
除此之外,刘楚还隐约看到一些用天然岩石和原木搭建的、伪装成小型山丘或废弃蚁穴的观察哨所,以及几条在茂密草丛中若隐隐现的、用碎石铺成的小径——那应该是供步行游客深入探索的路线,但其走向和宽度都经过精心设计,避免直接穿过动物的核心活动区。
就在刘楚为这片生机勃勃又充满巧思的“潘神迷宫”赞叹不已时,他的目光被栖息地左侧入口附近的一个特殊构造吸引了。
那是一个用厚重的金属和硬木构建的巨大闸门,闸门紧闭着,旁边似乎还有一个小型的控制室。更引人注意的是,从闸门向着栖息地内部,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并行的、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特制轨道,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草丛深处,不知通向何方。
“李工,”刘楚指着那巨大的闸门和轨道,好奇地问道:“那边是什么?这轨道……是做什么用的?”
李工顺着刘楚手指的方向看去,脸上又露出了那种熟悉的、略带神秘的笑容。
他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卖了个关子:“园长,那个啊……可是我们为‘潘神迷宫’准备的另一个惊喜,也是一种能让游客获得前所未有体验的特殊‘交通工具’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