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9章 富二代李侍尧(1 / 2)
这个时候的路有多难走?这个时候的世道有多乱?
咱们慢慢说。
除了活跃在伏牛山的“雪里红”部土匪,洛阳至灵宝段地豫陕晋三省交界处,还活跃着\"镇嵩军\"残部、\"黑峪刀客\"等几十股土匪武装。
洛阳至灵宝豫西段常遇土匪劫道, 渭河汛期部分路段被淹,需绕行渭北高原。
1936年《申报》记载,张学良自驾雪佛兰轿车从开封赴西安,耗时8天,路线与上述基本吻合。要知道,张少帅出行是有人打前站的,那些人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普通人可没有他那样的待遇。
1942年河南饥荒期间,此路线虽被用作\"西粮东运\"生命线,但每日通行卡车不足10辆。
2025年考古团队在灵宝函谷关段发现民国时期道钉与汽油桶残片,印证该路段使用强度有多大。
此外,还有自然天险和必须面临的面临特殊地质灾害:
在灵宝县境内,函谷关古道绵延15公里,谷深50-70米,最窄处仅容2-3米宽的道路通过,形成\"一车过谷,万夫莫开\"的绝险地形。
1935年实测数据显示:局部路段倾斜角达42°,需用绞盘牵引车辆攀爬;平均每公里有7个急弯,最大转弯半径仅6米;1928-1937年间登记在册的车辆坠落事故达127起。
春季融雪期(3-4月)易发滑坡,1934年4月曾掩埋12辆军车;夏季暴雨后山洪时速达18\/s,1931年洪流冲毁300米路基。
豫西刀客有多猖獗?
1933年《大公报》统计该路段每月发生劫案18-25起;他们绑架外国传教士索要500银元\/人,中国商人200银元\/人;1936年国民政府在此部署3个保安团,仍无法杜绝袭扰。
在这里,土匪利用函谷关地形设\"三段卡\"——前队制造路障、中队持刀抢劫、后队销毁车辆。
特别是秋收后(10-11月)匪帮规模扩大50%,因可劫掠粮食运输队,30%劫案涉及地方保安队通风报信。
1935年陇海铁路局发布的《豫西行车指南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. 编队要求:至少5辆车结伴而行,首尾车配备马克沁重机枪; 保持20米车距以防连环坠崖;
2. 时间选择: 优先在旱季(12-2月)正午11时至下午3时通过峡谷, 避免月夜行驶(土匪常借月光观察车队);
3. 应急方案: 遭遇劫匪时向山谷发射红色信号弹,驻军会在45分钟内抵达, 每辆车需携带20公斤生石灰,用于制造烟雾屏障。
2025年考古实证,近年在该路段发现的遗存印证了其危险性: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