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08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她看着李源怀中的孩童,心中满是愤怒与不甘。

然而,她也清楚,李源的实力不容小觑。

白莲教中虽然高手众多,但面对这样的强者,谁也不敢轻易出手。

一起上,也没胜算。

李源的实力早已超脱众人,出手无人能敌。

就算白莲教众人配合,有那么一丝丝的赢得希望,也留不住他啊。

李源多来几趟,便能将教中人杀得干净。

白莲教的教主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。

她深知李源的实力,也知道白莲教根本无法与他抗衡。

最终,她跪下俯首道:“不敢,不敢与李仙友较量,此教所有宝贝,任您挑选,只希望能留我白莲一脉。”

李源颇为意外,不过,他本就不是喜欢无端争斗的人,

只要能达到目的,他并不愿意多造杀戮。

“只是那孩童……”

教主看向李源手中小孩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舍。

她知道,这个孩子对白莲教来说极为重要,但面对李源这样的存在,她也不得不做出让步。

“不能还了。”李源的声音不容置疑。

他知道,这个孩子对他来说是个好徒弟,绝不能让给别人。

她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我等……愿奉您为白莲教新任教主!”

李源微微一愣,没想到,教主会提出这样的建议。

他看着代教主,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。

他知道,白莲教虽然行事偏激,但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

如果能将他们引导到正道上,或许也能成就一番大事。

“我并非白莲教中人,也不愿干涉你们的事务。”

李源沉声说道,“但我希望你们能收敛一些,不要随意伤害无辜百姓。

至于这个孩子,我会好好培养他,让他成为正道的栋梁之材。”

代教主听到李源的话,微微松了一口气。

她知道,李源的这番话已经给了白莲教一个机会。

她连忙说道:“多谢宗师手下留情,我等定当铭记教诲,不再随意伤及无辜。”

……

两人一马正向吴家飞驰而来。

白马四蹄生风,鬃毛飞扬,马蹄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,格外清脆。

李源骑在马上,身姿挺拔,一手紧握缰绳,一手轻轻拍打着马背。

李源放声高歌,歌声在山谷间回荡,惊起了一林雀鸟。

山林间,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低吼,

但看到李源骑着白马飞驰而过,都纷纷躲进了更深的树林,不敢相扰。

这次回来,不想过于嚣张。

离开数年,李源终于快要回到大夏了。

“果真是……感慨啊!”

不多时,白马已经跑到了一片幽静的树林边缘,大夏的城池已经遥遥在望。

“吁——”

李源轻轻勒住缰绳,白马立刻停了下来,发出一声轻嘶。

李源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孩童,微微皱眉问道:“怎么了?”

“我要上大号。”

孩童弱弱地说道,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。

他有些害怕李源,眼神中透着一丝胆怯。

这个小孩正是白莲教中查出的超绝天赋小孩,李源将他从白莲教救出后,便带着他一路前行,但尚未对他进行教导。

李源微微一笑,轻轻将孩童从马上抱下来,放在地上。

他看着孩童,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:“去吧,就在附近找个地方。”

孩童点了点头,小心翼翼地走开,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解决。

李源则站在原地,目光投向远方的大夏城池。

不多时,孩童解决了问题,跑了回来。

李源将他抱上马背,继续前行。

小半天后,城墙近在眼前。

城门处人流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,但进得多,出得少,且多是衣衫褴褛之辈。

“多是流民之辈……”李源喃喃道。

李源一路走来,见识了大概情况。

他看到的,是一个并不太平的世界。

到处都是战乱,军队这边刚平乱,那边又乱起。

百姓流离失所,家庭被拆散,无数的生命消逝。

有的边塞城市里,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,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孩童的哭声和老人叹息。

“这乱世风貌,邪祟得背一部分锅,但大锅在昭文帝。”

李源低声自语,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愤怒。

他知道,邪祟的作乱虽然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

但真正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,是昭文帝的暴政。

昭文帝近年,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满足私欲,

不惜征用大量百姓,修建豪华的宫殿和陵墓,

百姓们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,只能选择逃离家乡,四处流浪。

李源骑着白马,缓缓穿过城门。

“师父,这里好乱啊。”身旁的孩童小声说道,声音中带着一丝害怕。

他紧紧抓住李源的衣角,眼神不安。

“是啊,这里很乱。”李源微微一笑,轻轻拍了拍孩童的肩膀,

“但不用担心,有我在,没有人能伤害你。”

孩童点了点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安心。

李源一手牵着白马,一手拉着小月,缓缓往城门走去。

小月虽然年幼,但眼神中透着一股聪慧。

城门处,人流如织,

城卫军的士兵们正在严格检查入城的行人。

他们的目光锐利,检查得十分仔细,尤其是对那些江湖中人。

江湖中除非是官府中注册过的门派弟子,否则一律不得携带武器。

而对于一般的旅商,城卫军则相对宽松,只要没有可疑之处,便会随意放行。

“师父,他们会不会为难我们?”

小月低声问道,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。

她虽然年幼,但也能感受到城卫军士兵们,在检查时的严肃和警惕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