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情深义重:韩娥千里寻医救义父(2)(2 / 2)
韩娥眼泪簌簌地流下来,她的双手哆嗦着剖开一个香柚,掏出柚肉,装了一小盘,端到罗甲病榻前。她取了一小块柚肉递到罗甲嘴边。罗甲吃力地吃了几小块后,说他喜欢喝韩娥当年在军中亲手为他做的排骨绿豆汤。
韩娥用瓦罐盛好各种食材,放在炭火上熬起来。她多么希望能尽快熬好这灌汤,让义父最后得到孩儿这片孝心啊!她用蒲扇扇着炭火,看着瓦罐中翻滚着的绿豆,心中充满了希望和焦虑。
韩娥到病榻,看着喘着粗气的义父,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。她返回火塘旁,快速地扇着炭火。子夜时分,排骨绿豆汤终于熬制好了。韩娥盛了一小碗,端到病榻旁。义母和陈虎、刘医官一直守候在旁边。这时,罗甲睁开了眼睛,看着韩娥手中的汤碗。陈虎、刘医官赶紧将他扶起,斜靠在床头。韩娥吹了吹汤,亲口尝了尝,才一匙一匙地喂给义父吃。
罗甲喝完汤,艰难地拉着老伴的手,吃力地道:“老婆子,我......我不能再陪你了。”他的声音微弱,但充满了深情和不舍。
罗甲把老伴的手放到韩娥手里,断断续续道:“关保,儿啊,你孝顺善良,笃志修行,愿你始终如一。义母......就......就托付给......给你了。”他的声音越来越弱,但眼中却充满了对韩娥的信任和期望。
韩娥流着眼泪答应道:“义父放心,义母就是关保的亲生母亲。”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义父的哀思和对义母的承诺。
罗甲笑了,不久眼光突然黯淡起来,呼吸急促,喉头呼呼作响,紧跟着脸色大变,头偏向一边......韩娥和义母及所有人都呼喊着罗甲,但是他却没有再醒过来......韩娥和义母哭得死去活来,陈虎和刘医官也在一旁痛哭流泪。
在这个悲伤的时刻,韩娥的心中充满了对义父的思念和对义母的责任感。她知道,尽管义父已经离去,但她将永远铭记他的教诲和恩情。
罗甲去世的消息如同一阵寒风,迅速传遍了军营。三声炮响之后,随侍的将士们带着沉重的心情,立刻进来给罗甲净身,穿寿衣,入殓,抬入挂满白旗白幡的灵堂。韩娥披麻戴孝,面容苍白而庄重,在灵堂烧纸尽孝,她的眼中含着泪水,但更多的是对义父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。
军中书记官立刻备文,飞马快报元帅府和朝廷,择吉日安葬罗甲。韩娥尽礼守制,衣衾棺椁尽如古式,将义父葬于叙南乡下罗家祖坟。她的身影在墓地中显得格外孤独,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对义父的敬爱和对传统的尊重。
韩娥居庐守墓,陪着义母烧过七七。她的孝心如同一道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义母心中的阴霾。遵义父遗训,韩娥要带义母回新都奉养。然而,义母怕给韩娥增加负担,无论怎么苦劝,只是不答应。
义母悲痛过度,不久就病倒了。韩娥四处寻医问药,早晚细心照料,累得人也憔悴起来。她的脸上带着疲惫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不屈。义母再三劝她回新都,韩娥却说:“家中有马复宗照管。”
义母见韩娥如此孝心,若再不答应,便真的要影响到她的家庭了。于是,义母带着夫君留下的银两细软,跟着韩娥来到新都。韩娥每天变着法子,做些可口的饭菜,侍奉义母。她的手艺精湛,每一道菜都充满了爱心和关怀。
她陪着义母到门坎坡转转,或者到新都堂弟家走走,或到宝光寺敬香;有时也叫子女们陪义祖母爬上赤岸山,观望风景。就这样,义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,人也精神了,还帮着韩娥喂猪、煮饭。韩娥的孝心和努力,终于得到了回报,义母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