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54章 和平使者:韩娥的智慧与周达的决断(2)(1 / 2)

加入书签

周达一拍大腿道:“罢罢罢,事已至此,退一万步来说,就算他傅友德食言,以我周达一命换取万人的生命,也是值得的了。就依韩将军所言,归顺大明。不过,我们还是要拟定一个归顺协议,有章可循才是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,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光芒。

韩娥道:“这是当然的。”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,显然对周达的决定感到高兴。她知道,这场劝降之旅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,但她终于不负所托,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和平与安宁。她相信,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,就一定能够为天下百姓带来福祉。而她,也将带着这段经历,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上,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和安宁,不懈努力。

在金凤山关卡的一间简朴的议事厅内,韩娥、周达以及几位文职官员围坐在一张磨损的木桌旁,共同拟定了归顺大明的条款。马复宗,韩娥的丈夫,他的身影坚定而忠诚,他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文书,立刻骑马送往傅友德大营。他的身影在崎岖的山道上渐行渐远,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和期待。

傅友德在大营的灯火下仔细阅读了周达的归顺条件。他的眉头紧锁,但眼中透露出一丝欣慰。他立即批准了这些条件,但同时要求周达所属的军队放下武器,徒手开出江邑城,接受改编,其他文职人员则集中等候安置。傅友德的命令简洁而明确,他将受降书交给马复宗,要他即刻送到江邑。

周达,这位坚守故土的将领,在接到傅友德的受降书后,他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他随即命令所有军队和乡勇集中封存武器,按照傅友德的要求开到城外。他的命令在军队中迅速传达,士兵们虽然心中有些不安,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
同时,周达率领江邑的文职官员在江邑城门外列队,等候傅友德来接管江邑。他们的队伍整齐而庄严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
傅友德严令军队不准杀人放火、抢劫骚扰百姓,违令者,斩无赦!他的声音在军队中回荡,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威严和决绝。随后,他亲自指挥明军入城,接管了江邑县政,改编了周达的队伍。他的行动迅速而有序,显示出一位将领的决断和智慧。

周达的官职仍为都统,他的家人原地居住不变。这一决定,不仅是对周达个人的信任,也是对整个江邑地区和平过渡的保障。周达的心中充满了感激,他知道,这是傅友德对他的尊重,也是对江邑百姓的关怀。

在这场和平的交接中,韩娥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。她不仅是和平的使者,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象征。她的努力和坚持,为江邑带来了和平与安宁,也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和未来。

合州地主董孝文,曾以碣石坪、虎头寨为依托自保,在大夏腹心搞自治,他的名声在民间广为流传。他的智慧和勇气,让他在战乱中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宁。当听说韩娥到了江津,周达归顺了大明,董孝文意识到时代正在改变,他立刻派人到江津来见韩娥,表示愿意率领义勇与合州百姓归顺大明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