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31章 权谋的终局:万胜与张文柄的悲剧落幕(5)(1 / 2)

加入书签

随后,彭太后再次召集了朝中的核心重臣,戴寿、向大亨、刘祯等人,他们的身影在宫灯的映照下,显得庄重而严肃。太后的声音在静谧的宫殿中响起,她提议道:“少傅宗伯刘桢有大智慧,继任右丞相职;金庆祥为知院。”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断和信任,她的眼神坚定,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夏国未来的稳定与繁荣。

众人在听到彭太后的提议后,相互交换了眼神,但均无异议。他们的动作中透露出一种默契和服从,他们知道,在这个时候,国家的稳定比个人的异议更为重要。戴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沉思,向大亨的眉宇间则带着一种认可,而刘祯则显得谦逊而感激。

彭太后随后发布文告,昭告天下,历数万胜的罪恶。她的面容上带着一种正义的怒火,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如同一道道雷霆,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。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万胜行为的谴责,她的手指在文告上划过,仿佛在强调每一个字的分量。

至于万胜当初提议赏赐田产给有功将领以颐养天年的提议,后来究竟怎么样了呢?据朱元璋灭夏后的洪武五年(1372年)二月,户部上奏称,四川民户总数八万四千余户,大夏故官所占为庄户的有二万三千余户,超过二成以上。这些官员群体正在忘记红巾军当年的初心,他们的行为逐渐变得贪婪和专横,成为压迫人民的新的特权阶层。他们的行为,让绝大多数民众逐渐丧失了对大夏的信心,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。

彭太后的心中充满了忧虑,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考。她知道,大夏国的未来充满了挑战,她必须采取措施,以恢复民众的信心,维护国家的稳定。她的动作中透露出一种决心和责任感,她知道,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,她将不惜一切代价,为了大夏国的未来而努力。

在成都的度缘桥边,韩娥的身影成为了菜市和府河边的一道新风景。她,那位曾经的女将军,如今褪去了战袍,换上了朴素的衣裳,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年迈的叔父母。她的面容温婉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宁静和坚毅,仿佛所有的风霜都沉淀在了她的内心深处。

一日,成都县令派人送来了朝廷的文告抄件。韩娥,作为退伍的将军,依然享受着优先了解朝廷大事和重要政策的待遇。她接过信函,手指轻轻抚过信封上的火漆,然后缓缓展开信纸。信上的文字历数了万胜的罪恶,并宣布了他被处死的消息。

韩娥的眼中闪过一丝伤感,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:“万丞相一生南征北战、东征西讨,又精忠报国,到头来却落得这般下场,实在叫人寒心呐!”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万胜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,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抚摸着信纸上的文字,仿佛在感受着那位昔日长官的最后温度。

韩立也是一位经历过风浪的老者,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眼神中闪烁着愤怒和不屈:“万丞相是大夏国的第一开国元勋,如今遭此厄运,实在叫人难以心服啊!我看他一定是被奸臣小人陷害的。”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朝政的不满和对万胜的不平,他的拳头紧握,仿佛随时准备为正义而战。

韩娥叔侄俩在一番感慨之后,彼此对视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。韩娥的眉宇间轻轻蹙起,仿佛在思考着国家命运的重重迷雾,而韩立的眼神则显得深邃而沉重,透露出一种对时局变迁的深深关切。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疑惑,对大夏国的未来充满了担忧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